20201011 -復興神國度(一)混亂中的復興
講員:梁錦波傳道
經文:士師記170:1-6
講員:梁錦波傳道
經文:士師記170:1-6
講員:梁健雄傳道
經文:尼10:1-39
引言:
認罪過後,以色列人與神立約,細心一看就會發現立約的精髓源於人與神的關係。
大綱:
結語:
他們所作種種的一切,都是為要與神修補關係,你與神的關係有什麼需要提升或修補?
討論問題:
講員:李秉源牧師
經文:約翰福音15章1-6節(和修本)
(註:真葡萄樹比喻是從1-17節,按學者的分析:1-6節是比喻的文本,7-17是比喻的解釋和應用)
經文的查考與分享
1.1在約翰福音裏,主耶穌用「我是…」來啟示自己,讓門徒和世人更認識祂是誰。「我是真葡萄樹」(1,5)是七個「我是…」的最後一個。組員找出之前的六個:
(1)我是_____________(6:35)
(2)我是_____________(8:12)
(3)我是_____________(10:7,9)
(4)我是_____________(10:11,14)
(5)我是_____________(11:25)
(6)我是_____________(14:6)
1.2給大家一分鐘,看誰能夠一口氣按次序背誦這七個「我是…」?(組長送小禮物給達標者)
2.閱讀1-6節兩遍,回答:
2.1比喻裏有什麼角色(figure)?他們象徵的是誰?裏面有沒有你?
2.2比喻裏的場景是葡萄園(vineyard)。在舊約裏,葡萄園象徵什麼?在新約裏,這又象徵什麼?裏面有沒有澳亞基督教會?
2.3耶穌講「我是真葡萄樹的比喻」的意圖是什麼?
3.1不結果枝子的結局是什麼?他們是被命定(destined)還是自決(self-determination)成為不結果子的枝子?為什麼?
3.2結果子枝子的結局又是怎樣?他們是被命定還是自決成為結果子的枝子?為什麼?
3.3你認為自己是哪一種枝子?
4.1剪掉(cut off)與修剪(cut clean)有什麼分別?
4.2枝子的生命茂盛且結出果子,必須經過「修剪」的過程。為什麼?
4.3同樣,信徒若要成長為主的門徒,也須經過「試練」。閱讀約16:33;約壹5:4;各1:2-4等經文,回答:信徒的試練是什麼?憑什麼能勝過世界?
4.4分享最近一次你因「被修剪」而靈命更親近主的經歷。
5.許多信徒或教會在道理上知道「要常在真葡萄樹上」。
5.1數算「常在」共出現多少次?其中幾個是正面的?幾個是「不」的?
5.2「常在耶穌裏面」是什麼意思?
5.3分享一些方法能幫助信徒「常在耶穌裏面」。
6.1閱讀7-17節,耶穌應許「常在我裏面」的信徒(或教會)會結出什麼果子?
6.2今日的信徒(和教會) 最欠缺的果子是什麼?如何改善?
講員:梁健雄傳道
經文:尼9:1-38
引言: 經過禁食、禱告、讀經之後,以色列人看到自己的民族一次又一次的犯罪,亦看到神不離不棄的愛與公義。
講道大綱:
結語:
以色列人鑑古知今,再次降服在神的主權中,下定決心與神立約。
討論問題:
講員:李秉源牧師
經文:路加福音14章25-35節(和修本)
經文的查考與分享
1. 認識經文題。「不能作我的門徒」出現了三次(26,27,33)。
1.1它們分別對應著哪三個對門徒的要求(three demands)?
1.2就每一個要求,尋找聖經人物,能達標的和不能達標的各一位。
2. 分別信徒(believer)與門徒(disciple)題。
2.1被耶穌指稱為「你不能作我的門徒」的人有沒有可能是信徒呢?
2.2按今天你對自己信仰歷程的了解,你是信徒嗎?又是門徒嗎?或兩者皆不是?
3.1組長找三個組員(最好是事前找),分別講說其中一個比喻的內容和意義。
3.2其他組員就每一個比喻與作主門徒的關聯性作回應。
3.3比喻給了你什麼重要的教訓或提醒?
4.1「你若不愛我勝過愛自己的父母、妻子、兒女、兄弟、姊妹,甚至自己的性命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你會怎樣反應?
4.2「你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我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你會怎樣反應?
4.3「你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,就不能作我的門徒。」你會怎樣反應?
(a)主在呼召門徒:看見一個稅吏,名叫利未,在稅關坐著,就對他說:「來跟從我!」(路5:27)
(b)正確的反應:他就撇下所有的,起來跟從耶穌。(路5:28)
(c)不正確的反應:又有一人說:「主,我要跟從你,但容我先去辭別我家裏的人。」耶穌說:「手扶著犂向後看的,不配進神的國。」(路9:61-62)
(d)門徒領受使命:所以,你們(十一門徒)要去,使萬民作我的門徒,奉父、子、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…(太28:19)
(e)門徒實踐使命:於是領受他(彼得,門徒之一)話的人就受了洗。那一天,門徒約添了三千人。(徒2:41)
5.1你是以上哪一個階段?教會又是什麼階段?
5.2 組長:留意組員的回應,並給予提醒和鼓勵。
講員:梁錦波傳道
經文:馬太福音1章1-11節
問題分享
講員:李秉源牧師
經文:馬太福音25章31-46節(和修本)
經文的查考與分享
1.1「末世大審判」讓你想起什麼?
1.2其中有什麼跟你或你的家人是息息相關的?
2.1在這末世大審判的場景裡,出現些什麼「形象」(figures)?誰應該出現卻沒有出現?
2.2「榮耀的寶座」(31)與啟示錄20章第4節的「寶座」或第11節的「白色大寶座」是不是同一個寶座?
3.1耶穌是審判官。經文裡稱呼祂有哪四個名號?(其中一個是間接稱呼)
3.2眾天使在審判的過程裡,有扮演什麼角色嗎?
3.3受審時,萬民(all the nations)被分為哪兩類人(羊)?
你和家人會是哪一類?會不會有人能獲得豁免?
4.1蒙福的是綿羊,他們會有什麼賜福?(34) 他們得賞賜的原因(即原則)是什麼?(40)
4.2受詛咒的是山羊,他們將有什麼報應?(41) 他們招報應的原因是什麼?(45)
4.3這個審訊的過程和原則合情合理嗎?對所有人都公平嗎?
5.1耶穌講了4次之多,代表問題嚴重嗎?今天資源更豐富、知識更發達,問題有大大改善嗎?
5.2但耶穌沒有尋求「更豐富的資源」或「更發達的知識」,主的解決方法是什麼?要面對的最大阻力在哪裡?與你或教會有關嗎?
6.1當審判時刻的臨到(32-33),人還有機會從左邊走到(或被調)到右邊去嗎?為什麼?
6.2按審判的過程和引用的法理原則,沒有提到「信心」,但人的信心重要嗎?
6.3聽完這個「大審判」的比喻,你覺得信的人高興還是不信的人高興?為什麼?
講員:梁健雄傳道
經文:馬太福音9章35-38節
引言:
每個跟從耶穌的人都離不開社會責任,其中一個信仰的危機是將 “屬世的事” 與 “屬靈的事” 二分化,導致信仰上的偏差,今天的分享集中於福音書中耶穌的榜樣及教導。
大綱:
總結:
為主作更大的事! (約14:12)
開放討論問題:
講員:李秉源牧師
經文:馬太福音25章14-30節(和修本)
經文的查考與分享
7.3澳亞是這樣的僕人嗎?如果是,應當如何改變?
8. 當主耶穌回來之日,祂要跟你「算帳」(settle account)(19節),你要向祂交帳(gift account)。8.1 主給了你什麼事奉的才能?你的才能用在教會裡多些還是用在社會裡多些?8.2你有把握主給你傳福音的對像和機會嗎?最近一次領人信主是什麼時候?
講員:梁錦波傳道
經文:使徒行傳1:1-12
引言:
輔助經文: 馬太福音 13章(選節)
問題:1. 使徒行傳提到的前書是指哪一卷書?
澳亞基督教會主日崇拜講道直播及回看
|